在網絡貨運平臺還未出現之前,貨主找車、司機找貨都是一個“大難題”。由于雙方的信息流不對等,就極易造成司機無貨可拉,貨主無車可用的困局。因此以前的卡友幾乎都是通過物流信息部找貨、接單的。
可以說網絡貨運平臺的出現,打破了貨運行業的傳統格局。貨運APP的橫空出世讓市場上的貨物、車輛能夠以最快速度完成信息互通,也使得車貨信息更加的對稱,極大程度上解決了貨車司機的找貨難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貨車司機的需求也不僅僅只是找貨那么簡單。面對大多數貨運平臺的交易規則、派單規則、運價規則、收費標準等重大業務規則的不合理現象,貨車司機也不愿意繼續“逆來順受”,對平臺的不合理經營反映強烈。
有卡友表示“在平臺高額抽成的前提下,貨主還要壓低運費,一單下來賺個油錢都夠嗆。被平臺、貨主控制的底價運費,成了平臺吸引貨主的手段,其中貨車司機的權益誰來保護?明明平臺是從運費里收了司機的抽成費用的,總不能光拿錢不辦事吧?”
網絡貨運平臺不僅僅是服務于貨主的,也是服務于司機的。因此,也要聽一聽司機的聲音,對司機集中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優化處理,這樣才能夠確保“多贏”的局面。
網絡貨運平臺的建立初衷就是幫助貨主和貨車司機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達成最大限度的成交率。但是網絡貨運平臺在運營的過程中,平臺的作用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司機與貨主之間的交流平臺,還需利用自己的技術去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絕大部分的貨車司機都是自己貸款買車,為了按時還款大部分司機都在盡力的減少貨車的空駛率,確保有錢可掙。因此,很多司機看到并不賺錢的訂單也會在平臺上進行“搶單”,因為對司機來說,只要沒貨就意味著要賠錢。但這樣車多貨少的供需現狀就造成了貨主壓價,因為對貨主來說,既然價格這么低都還有人搶貨,下次再低點也不愁沒有人拉貨,長此以往就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隨著打分系統的出現,司機們對貨主的不滿就積攢的越來越多。因為只要貨主給卡友一個差評、舉報,卡友就有可能會面臨被封號的危險。這對于卡友們來說,無異于是“斷人財路”。不僅如此,網絡貨運平臺的管理漏洞還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不少司機都被假貨主騙錢后拉黑,這也也就導致司機的貨主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總的來說,貨主和司機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處在合作共贏的層面上的。但不知從何時起,貨車司機與貨主之間就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對貨車司機來說,能找到一個長期合作、價格到位的好貨主是十分難得的,畢竟誰也不想每次拉貨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因此網絡貨運平臺可進一步提升司機與貨主雙向認定體系,確保部分司機可以尋得“優質貨主”發展長期關系。
有卡友表示,自己在網絡平臺上接單后,按照貨主要求將貨運至指定地點,但貨主拒不支付運費。在向平臺提交證據之后,平臺長達半個月都沒有對卡友的投訴進行處理。不僅如此,那位拖欠運費的貨主竟然還能夠在平臺上繼續發布貨源,由此可見平臺并未對此事進行處理。對此卡友表示深深的疑問:難道“冷處理”模式也是一種處理方式嗎?
還有卡友稱,在司機接單后,由于貨主方面的原因導致訂單無法正常進行,但平臺的退費速度額外緩慢。據悉,在接單之后,司機不僅要給貨主交一筆定金,一單還要給平臺10-15元的服務費。在訂單取消后,定金是退了,但服務費的到賬時間卻十分緩慢。長此以往,沒有退回的服務費也就越積越多,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樣的情況對卡友們來說還都是十分常見的,十個卡友里面有9個卡友都遭遇過這樣的事情,卡友們對網絡貨運平臺的意見能不大嗎?因此,合理規范運行流程、保障貨車司機權益,就成了網絡貨運平臺的重中之重。